比亚迪汉邦帝价格(那炎黄子孙指的是汉族还是56个民族)

1. 比亚迪汉邦帝价格,那炎黄子孙指的是汉族还是56个民族?

炎黄子孙不能代表整个中华民族。

现在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都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都是乐意称自己为中华民族,对炎黄子孙这个说法很多人不认同,原因就要知道炎黄子孙的来历和中华民族的来历。

一、“炎黄子孙”的来历

炎帝究竟是不是羌族,这个很难考证。历史上相传“炎”是我国古代陕西歧山东面的一个部落,称为炎帝族,炎帝姓姜,号神农氏。所以我怀疑,说炎帝是羌族的是不是把“羌”和“姜”字搞混了。

而黄帝是我国陕西北部一个部族的领袖,号轩辕氏。炎黄时期的故事大都是神话记录下来的,但是推断来说,就是“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共同打败了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从尧舜时期起,中国人就尊炎黄为始祖,自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

二、“中华民族”不止包含“炎黄子孙”

根据近些年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主要是由上古的四大族属集团发展融合而来:

一是黄河流域以至整个北方,主要是炎黄集团(或称华夏集团);

二是淮河流域和东部是东夷集团(主要是蚩尤的九黎部落,即黎民百姓的来历);

三是两湖以至西南是苗蛮集团;

四是东南(两广、闽浙)是百越集团。

我国现代各族人民的细胞中都有这四大族属集团的基因群,只是频率的多少有差别。从人类学的研究判断,我国北方和东部人民(主要是汉族)的族属特征的大多数遗传基因来自于上古黄河流域的炎黄集团。

三、汉民族的来历

汉民族形成于夏商,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理论研究室主任徐杰舜在《汉民族历史和文化新探》一书中,论证了汉民族形成三阶段的新观点:

一,夏、商、周、楚、越诸族相继崛起,完成了从部落到民族的发展,其文化成为后来汉民族文化的血肉部分;

二,春秋战国时期,夏、商、周、楚、越以及部分蛮、夷、戎、狄诸族由于当时的经济、政治、战争等因素,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民族联合大潮,铸成崭新的华夏民族。后来秦始皇又使分为秦、楚、赵、燕四大支系的华夏民族完成了统一;

三,汉承秦制,使“大一统”的华夏民族在稳定和发展中完成了向汉民族的转化。

“汉”作为事物名称最早是表示我国中部的一条大河,即今天的汉水;《诗经》中已经屡次提到这条河,如“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周南. 汉广》)由河流的名称又引起了许多地理上的称谓,如汉中、汉皋、汉阴等等。

秦朝末年刘邦入关灭秦,项羽封他作汉王,封地在汉中一带。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汉王朝,“汉”遂从一个局部的地区名变成了国名。当时外族人称中国人为汉人,据说“好汉”这个词,就是来自匈奴人对勇武的汉人的称呼。

到了唐代,很多人有时候却不用“唐”而仍用“汉”来自称,而金朝首先把“汉”作为正式的族名冠于汉族。这是因为金是另一个民族的政权,为了明确区分两个民族,他们把宋政权统治下的人民称为“汉人”。元朝继承了这种称呼。但是元代“汉人”这一概念与今天“汉人”的概念内涵不同,元代分人为四等:一、蒙古人,二、色目人,三、汉人,四、南人。当时“汉人”既包括汉族人,也包括契丹、女真、高丽等族人。“南人”则指南宋遗民,实质上也是汉族人。但是“汉人”的主体是汉族人,这一概念逐渐巩固下来了。清朝建国后,又面临金朝、元朝的问题,既不能把汉人称为“明人”,于是就仍称为“汉人”。

民国时申明,汉、满、蒙、回、藏是民国的五大民族,以他们为代表的“五族共和”表示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概也只是在“五族共和”之说倡导以后,“汉人”才正式改称“汉族”。

但由此而来又逐渐地滋生了一种错误的观念,似乎“中华”就是“汉”,“汉”就是“中华”,而把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排斥在外。

解放后,我们党重申党的民族政策,反对大汉族主义,兄弟民族一律平等, 以“汉”为“中华”的倾向被克服,于是“汉”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民族的名称,便正式确定下来。

所以,“炎黄子孙”既不是指单一的汉族,更不能指整个中华56个民族的称谓。

现在只是鉴于“炎黄子孙”一词,今天在港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有积极作用,此词在个人署名文章、一般性谈话或宣传中,仍可沿用。

比亚迪汉邦帝价格(那炎黄子孙指的是汉族还是56个民族)

2. 曹植为王粲写的诔文?

王仲宣诔(并序)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正月二十四日戊申,魏故侍中关内侯王君卒。

呜呼哀哉!皇穹神察,哲人是恃,如何灵祗,歼我吉士。谁谓不庸,早世即冥;谁谓不伤,华繁中零。 存亡分流,夭遂同期,朝闻夕没,先民所思。何用诔德,表之素旗;何以赠终,哀以送之。遂作诔曰: 猗欤侍中,远祖弥芳,公高建业,佐武伐商。爵同齐鲁,邦祀绝亡,流裔毕万,勋绩惟光。晋献赐封,于魏之疆,天开之祚,末胃 称王。厥姓斯氏,条分叶散,世滋芳烈,扬声秦汉。会遭阳九,炎光中朦,世祖拨乱,爰建时雍。三台树位,履道是钟,宠爵之加.匪惠惟恭。自君二祖,为光为龙,佥日休哉,宜翼汉邦。或统太尉, 或掌司空,百揆惟叙,五典克从,天静人和,皇教遐通。伊君显考,弈叶佐时,入管机密,朝政以治。出临朔岱,庶绩咸熙,君以叔懿,继此洪基。

既有令德,材技广宣,强记洽闻,幽赞微言。文若春华, 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何道不洽,何艺不阔,綦局逞巧, 博弈为贤。皇家不造.京室陨颠,宰臣专制,帝用西迁。君乃羁旅, 离此阻艰,翕然凤举,远窜荆蛮。

身穷志达,居鄙行鲜,振冠南岳, 濯缨清川,潜处蓬室,不干势权。我公奋钺,耀威南楚,荆人或违,陈戎讲武。君乃义发,算我师旅,高尚霸功,投身帝宇,斯言既发, 谋夫是与。是与伊何,响我明德,投戈编鄀,稽颡汉北。我公实嘉,表扬京国,金龟紫绶,以彰勋则。勋则伊何,劳谦靡已,忧世忘家,殊略卓峙。乃署祭酒,与君行止,算无遗策,画无失理,我王建国, 百司俊乂。君以显举,秉机省闼,戴蝉珥貂,朱衣皓带。

人侍帷幄,出拥华盖,荣耀当世,劳风?晚?蔼。嗟彼东夷,凭江阻湖,骚扰边境,劳我师徒。光光戎路,霆骇风徂,君侍华毂,辉辉王涂。思荣怀附,望彼来威,如何不济,运极命衰。寝疾弥留,吉往凶归,呜呼哀哉! 翩翩孤嗣,号恸崩摧,发轸北魏,远迄南淮,经历山河,泣涕如颓。 哀风兴感.行云徘徊,游鱼失浪,归鸟亡栖,呜呼哀哉!吾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分过友生。庶几遐年,携手同征,如何奄忽,弃我夙零。感营宴会,志各高厉,於戏夫子,金石难弊。人命靡常, 吉凶异制,此欢之人,孰先殒越?

何寐夫子,果乃先逝,又论死生, 存亡数度。子犹怀疑,求之明据,傥独有灵,游魂泰素。我将假翼,飘飖高举,超登景云,要子天路。丧柩既臻,将反魏京,灵輀回轨,自骥悲鸣。虚廓无见,藏景蔽形,孰云仲宣,不闻其声。延首叹息,雨泣交颈,嗟乎夫子,永安幽冥。人谁不没,达士徇名,生荣死哀,亦孔之荣。呜呼哀哉!

3. 为什么清朝不推广满语教育?

中国历史上凡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都会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处理本民族与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之间的关系?鲜卑人建立的北魏选择通过主动的汉化改革融入到汉民族群体之中;北齐、北周则反其道而行之推行鲜卑化政策;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实行对汉人和契丹人分别管理的南北面官制度;女真人建立的金朝以猛安谋克这种军事社会组织维系本民族内部的团结......

这些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尽管占据了中原部分地区,但却都没能完全统治整个中原汉地。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然而不到百年蒙古人又重回草原放牧牛羊了。公元1644年又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王朝——这就是由满族人建立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满人入主中原后同样面临如何处理与汉人的关系这一现实问题。

清朝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方法就是尽可能缩小满汉之间的差异性,然而要缩小满汉之间的差异性其实有两种模式:一是满人像当年的鲜卑人一样主动汉化;二是用满洲文化去同化汉人。清政府的本意其实是更倾向于后者的,所以清军入关后就强制中原汉人剃发易服,然而满人在用发型、服饰文化同化汉人的同时却在语言文字上受到中原汉人越来越大的影响。

时至今日大部分满人实际上已不会说满语、写满文了。满语、满文如今更多是在民族文化等研究领域被使用,而在满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已使用得越来越少。不过满语、满文的日渐式微其实经历了相当漫长且复杂的过程。清朝入关后将冰嬉、满语、骑射、摔跤钦定为“大清四大国俗”。清朝入关之初明确规定政府公文必须用满文书写,后来又改为用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同时书写。

除了官方公文之外满文还被用来翻译汉语经典著作、书写家谱等等。清军入关之前就曾用满文翻译过《三国演义》、《水浒传》、《孙子兵法》等汉文书籍,入关后《西游记》、《封神榜》等汉文书籍也被翻译为满文。清朝皇室还为所有八旗子弟以身作则用满文写春联。清政府尤其重视对八旗子弟的满语教育:皇族子弟同时学习满、汉、蒙等民族的语言文字成为定制,还在全国各地广泛设立教导八旗子弟的满语学校。

清政府为了进一步巩固满语的地位还把满族文字作为科举科目之一。满语水平的高低成为了官员升迁或降职的一项评判标准。雍正四年大学士徐元梦因为翻译奏章错误被革职。雍正七年宣布:八旗汉军如不能用满语回答问题,那么就很难得到升迁和任务。乾隆皇帝还专门指派官员来监督满族王公子弟学习满语,每年定期举行两次考试,如果不懂满文就不能当官。

雍正、乾隆两代皇帝均曾下达谕旨强调“骑射国语乃满洲之根本、旗人之要务”。从雍正七年(1729年)起清政府就明确规定:“如不能以清语奏对履历者凡遇升转俱扣名不用”。这样就以法令形式明确规定满语是为官必须具备的技能,不能熟练掌握满语的满族官员不得升迁。由此可见清政府为推广满语可谓是不遗余力,但这也从侧面间接反映出满语正日渐式微的客观事实,所以朝廷才不得不通过国家行为来加以引导干预。

满族是以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部族融合海西女真以及部分蒙古人、朝鲜人、辽东土生汉人形成的。在清代早期满洲人内部存在着佛满洲和伊彻满洲的划分:所谓佛满洲就是指作为努尔哈赤嫡系的建州女真后裔,而伊彻满洲则是指后期融入满洲人群体的海西女真、东海女真、蒙古、朝鲜、汉人等族裔。由此可见满族实际上是一个多族源的民族。满语、满文作为统一的民族语言文字出现得本就相对较晚。

我们通常讲的“语言文字”这个词汇其实是由两个彼此联系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共同构成的:所谓语言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话,文字则是一种用于书面记录的工具。事实上语言的历史远比文字悠久:自300多万年前人类诞生之日起只要不是聋哑人都会开口说话,然而文字的发明不过就是最近几千年的事。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都经历过相当一段有语言无文字的历史时期。

满语的形成相对比较复杂:满语是从古代的肃慎语、女真语演变而来并受到蒙古语影响的一个语种。从肃慎、女真到满族并不是简单的改名而已,事实上每一个名字的背后代表的是在融入新的血脉后所形成的一个崭新民族。渔猎民族不像农耕民族那样有固定的生活地域,因此各部族之间的互相融合是相当频繁的事。满族的祖先和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一样是融合多个部族的民族共同体。

关外地广人稀的自然环境下各部族的聚居地都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各部族之间的语言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满语作为诸多女真部落交流的语言出现的时间本就不长,加之融入满洲的蒙古、朝鲜、辽东土生汉人各自有自己的母语。这些人尽管在饮食、服饰等生活习惯上逐渐满族化,但早已养成的语言习惯却并不容易改变,因此满语在一开始即使在满族内部都没能真正推广开来。

清朝入关之初真正说满语的主要还是佛满洲(作为努尔哈赤嫡系的建州女真后裔),而后期融入满洲人群体的蒙古、朝鲜、汉人等族裔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会说满语。《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先就是世居辽东的汉人,后在努尔哈赤征服辽东的过程中沦为女真人的包衣(隶属正白旗)。清朝入关以前就曾强行要求被征服的辽东关外土生土长的汉人剃发易服、学习满语。

问题在于从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到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不过短短28年时间。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作为努尔哈赤嫡系的建州女真后裔对其他部族的语言、风俗其实只实现了一种初步大略的同化。换句话说那些融入满洲人群体之中的蒙古人、朝鲜人、汉人在相当程度上仍习惯于说自己的母语。既然连这些人都没养成说满语的习惯,那么要同化数量更为庞大的中原汉人群体就更难了。

要消除这样的差异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统一的文字作为语言的载体。当年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的政策使得各地差异较大的汉语方言能以同一种书面文字载体呈现出来。公元1599年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了满文。至此满洲各部族才开始拥有了统一的书面文字,然而到清军入关时这种文字不过才被发明创造出来45年而已。事实上满文即使在满人内部都没能真正得到推广。

其实像满人这种渔猎民族对文字的需求并不大。努尔哈赤创制满文实际上反映出满洲社会正由原始的渔猎部族向较为成熟的国家政权阶段过渡。当然这种过渡是一种漫长复杂的过程。在此之前满人实际上并未养成使用文字的习惯,等到入关后大部分满人其实是同时接触到满文和汉字的。尽管我们可能觉得满语满文是满人的母语,可实际上入关之初的满人对满文和汉字都一样陌生。

清朝入关之初宫廷中设有专门的翻译处对分别用满文和汉文书写的奏章进行翻译,但入关后生活在汉人群中的满人学汉语的速度越来越快。语言这种东西在本质上就是用来交流的。一个从未系统学习过英语的人如果长期在英国或美国生活,那么他很可能完全不理解英语的语法语序结构,但他却能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反过来说一个外国人如果长期在中国生活也会是同样的结果。

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学说话从来不会像学校教育那样讲什么语序语法结构,而是反复不断听大人说话来培养一种语感。早年常到抚顺关马市与汉人、蒙古人进行贸易的努尔哈赤通晓满、汉、蒙三种语言,以致于可以在不用翻译的前提下看原版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比之下从小生活在满洲人群体中的皇太极就无法在不借助翻译的前提下与汉人无障碍交流。

对比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俩汉语水平的差距可以看出语言环境的差异是造成父子俩汉语功底差距的根本原因:努尔哈赤因为长期在汉人圈子中生活,所以汉语水平就相对较高;皇太极的生活圈子缺乏汉语环境,所以他的汉语水平就赶不上他父亲。满人入关以后与汉人的接触交流频率瞬间大幅提升。随着语言环境的改变使汉语成为了很多满人一生中最先接触到的第一语言。

入关后满人长期与汉人杂居生活的状态使他们具备了学习汉语的良好语言环境。到了康熙末年北京城的八旗子弟基本上都能够说汉语。汉语无论在官方还是在民间都已逐渐开始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康熙十年前后原本在入关之初很吃香的满汉语翻译人员已从政府各部门中被全部裁撤,因为这时满族官员已全都能说汉语了。与汉语的日渐普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满语逐渐被边缘化。

尽管清王朝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试图强制推广满族传统的语言文字、服饰发型、风俗习惯,然而清政府再怎么想方设法也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满语逐渐边缘化的命运。满人在入关前是生活在一种满语环境中,可入关后他们是与数量相当于自己数十上百倍的汉人杂居。入关后的满洲八旗子弟其实是生活在一种汉语环境中。汉人不仅在人口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同时在经济文化上也明显领先于刚由原始渔猎部族过渡来的满人。

汉人形成相对较为成熟的语言文字已有数千年历史,而满人形成统一的语言文字不过短短数十年。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老满文本身就是一种拼音文字。因为当时抄写非常仓促,因此老满文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这就导致满语满文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诸多不便。由于老满文的毛病太多,所以皇太极即位后就让达海进行更改完善。这次满文发展史上仅有的一次完善前后也就三个月时间。

满文的这次更改完善实际上只增补了十二个字头。仓促之间诞生的新满文从此再也没改变过。由此可见满文实际上是一种尚未发展成熟的原始文字。从满文的诞生来看似乎和蒙古文挺相似的,然而两者所面临的时机却是完全不同的。当年蒙古文诞生后蒙古人问鼎中原建立元朝,可草原上仍居住着很多蒙古部族,而且元朝也没持续多久就退回了漠北草原。

因此蒙古的语言文字并没受到外来语言文字的猛烈冲击。事实上元代蒙古文只是一种不成熟的原始文字,但在此后几百年间蒙古文得以完善成熟并延续至今。相比之下满文诞生45年后清朝就入主中原问鼎天下了。清朝入关以后统治中原大地长达268年。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满人不可避免要与人口规模庞大、经济文化先进的汉人接触交流,而这对满人自己的文化风俗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冲击。

清朝入关之初的客观环境下连一部分满人自己对满语满文都是陌生的。这种刚诞生不久的语言文字即使在满人内部都没能真正完全普及开。马上得天下的满人在当时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多数满人压根不识字(无论满文还是汉字都不认识),在口语方面也大多还保留着自己部族的方言特色。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一接触到更为成熟完善的汉语汉字很快就将其作用日常交流的第一语言。

这就像一个生活在外国环境中的华裔后代从小首先接触的就不是汉语,那么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出现汉语水平下降的现象。满语的退化甚至并非仅停留在关内,就连居住在关外“龙兴之地”的满人亦是如此:乾隆皇帝于乾隆十二年与十七年两次出关祭奠先祖。他在与当地满人交流之时惊讶地发现:这些身居关外柳条边里的满人的满语水平竟已退化到了“无法奏对”的程度。

到了嘉庆初年北京已形成了不能翻译甚至不认识满文的局面。这一时期从官方到民间汉语正逐渐在各方面全面取代满语。尽管满族大臣在写奏折之时仍需要附带一份满文版本,然而这都是迫于规定而强行翻译而已。这时清政府之所以还保留着书写满文的传统并非是要重振母文,而仅仅只是不敢废黜祖宗制度罢了。到了鸦片战争的前夕关内的满人基本上全部放弃了满语。

到了同治朝满语已逐渐失去行政上的地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满文在公文和奏章中都被汉文取代。在此之前尽管满文实际上已日渐式微,但形式上大臣们在书写公文时还是坚持书写满文的传统。然而同治朝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实在读不懂满文,所以她最终将书写满文这一祖制彻底废弃。当书写满文这一祖制被废弃时满族官员们反而感觉长舒了一口气,因为早就不会用满文的他们终于不必再费心费力去翻译奏章了。

4. 韩信到底有多厉害?

如果没有韩信,或许我们今天就看不到汉朝历史了。

韩信,他是西汉开国功臣,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天才军事家,和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韩信未得到重用前可谓穷困潦倒,朝不保夕。“胯下之辱”动心忍性的故事就不多说了,大家都耳熟能详。

韩信一开始投奔的是项梁,项梁死后,就成了项羽部下,可惜项羽自视甚高,刚愎自用,项伯的话都不听,怎么会听韩信这个暂无所建树的黄毛小子?因此韩信多次献计不得采纳后,韩信就离开了,投奔刘邦属地。

起初夏侯婴欣赏韩信并向刘邦推荐,但仍未得到重用。因缘巧合之下,韩信结识了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说明刘邦也还没有看中韩信,但是萧何慧眼识珠,认为韩信是绝无仅有的人才。追回来之后对刘邦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如果大王你只想做汉中王那就用不上韩信;如果你想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别的人可以帮你达成所愿。

萧何为什么这么肯定韩信的才能?且看韩信是怎么帮刘邦打天下的。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邦听韩信计策,恨得信晚。于是拜韩信为大将,曹参、樊哙为先锋,趁项羽进攻齐地田荣之隙,出兵南郑袭占关中,东向与项羽争天下。秦岭栈道是当时重要的交通枢纽,但是被烧毁了。韩信故意派樊哙、周勃率军声势浩大地抢修秦岭栈道,声东击西,自己则率军趁机翻越秦岭,袭击陈仓,败雍军,俘虏章平,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

兵败彭城,韩信力挽,逐个击破。刘邦兵败彭城之时,一些墙头草如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立马叛汉降楚,齐王田荣、赵王歇也跟着反叛并转和楚谋和。同年六月魏王豹以探母为由回封国,就立马封锁河关,切断汉军退路,直接用行动叛汉向楚投诚。刘邦处境可谓岌岌可危,可见项羽此时实力远胜于刘邦。可刘邦有韩信,并且深信韩信。韩信危而不慌,故意多处设疑兵迷,假意陈列船只渡河关以迷惑敌军,却领兵从夏阳用木盘、木桶代船渡河,袭击魏都安邑。魏王豹领军迎击韩信,大败被俘,韩信平定魏国,直接改魏为河东郡。

韩信东进灭赵。刘邦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与荥阳”,对楚实行战略包围政策。

韩信渡西河掳魏王、擒夏说、血洗阏与后,准备东进灭赵国。赵王与成安君陈馀陈兵二十万在井陉口以抗击汉军。可惜,成安君犯了宋襄公一样的妇人之仁,最终没有采纳广武君李左车“截断汉军辎重粮草,断绝汉军后路;深挖护营壕沟,加高兵营围墙而待。”的计策。韩信开心得不得了,要是采取赐良计,少不得一番血战。天助汉也!赵军最后被韩信带领的汉军所败,在泜水赵王歇被活捉,成安君被斩杀。而韩信专门下令不得斩杀李左车,并亲自给李左车解绑,最终收服李左车为汉良将。

此一战为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战”,置死地而后生,不得不说,韩信用兵如神,心理加上兵法,真是军事天才!

韩信妙计灭齐。韩信率军东进准备攻打齐国,还没到平原渡口,就得知郦食其已经说服齐王归顺汉王刘邦。韩信想既然已经归降就不打了。蒯通就劝韩信说:汉王只是派密使说服齐王归顺,但是也没有诏令叫您不进攻啊。郦生只不过是个说客,靠着三寸不烂之舌立功,难道将军就不如一个儒生?

蒯通应是有抢夺功劳的私心,煽惑韩信袭击齐国军队,最可怜的就是郦食其,以一介儒生之孤勇降服齐国七十多个城邑,最后却被齐王怀疑而被活活煮死了。

齐王本来打算投降,所以对汉军根本就不戒备。谁知道韩信会突然袭击?于是齐王逃到高密后向楚求救,估计恨透刘邦了。项羽闻讯派龙且过来支援。可惜龙且高看了自己,轻看了韩信,又急功近利,没有采纳:“深沟高垒,以守为攻;招抚沦陷城邑,断汉粮给”的计策。最终龙且在潍水一战中被韩信大败,身死。西岸齐楚两军几乎被歼殆尽,东岸军四处逃散,皆成俘虏。齐王田广不久也被杀,汉四年,齐地全部被平定。

刘邦舍齐王笼韩信,天下归汉定。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韩信在军事方面非常厉害,但是对于政治一窍不通。他这个时候对刘邦说,我的功劳这么大,你不给我当王说不过去吧?刘邦破口大骂韩信狼子野心,好在有张良、陈平,刘邦捏着鼻子封韩信为齐王安抚韩信。

只能说天命在刘邦这一边。因为项羽也终于意识到韩信的厉害了,正派人游说韩信与他联手。如果刘邦这时把韩信推到项羽那边,那对汉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韩信成为天下大局的关键,几乎可以说此时得韩信者得天下。谋臣蒯通看得很清楚,韩信俨然功高震主,威胁到刘邦的地位了,处境实在危险,劝他自立为王算了,可韩信这时竟然犯妇人之仁的通病,没有听从蒯通的计谋背叛刘邦。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这也为韩信最后被杀埋下了伏笔。

击败项羽,汉取天下。为了使信、越听从调遣,刘邦听张良计,封韩信为齐王、彭越为梁王。汉五年,刘邦趁项羽无备,楚军饥疲,对楚军发起追击。约韩信从齐地南下、彭越从梁地西进,而刘邦则率部从固陵东进,形成从南、北、西三面包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向垓下退兵。

在垓下之战中,楚军屡战不胜,兵疲粮尽,韩信趁机命汉军夜唱楚歌行攻心之战,致使楚军思乡厌战,军心涣散,韩信则乘势进攻,楚军大败,十万楚军被全歼,项羽逃至乌江拒绝渡河,自刎而死。刘邦率军回定陶,趁机收回韩信兵权,改封韩信为楚王,都城在下邳。

楚王项羽是什么下场?封韩信为楚王可见刘邦对韩信的杀心有多重了。“狡兔死走狗烹”韩信最后被萧何和吕后合谋杀害了,灭三族。真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如果韩信不死,是否会君臣倒戈相向?真的很难说。可若是君臣坦荡,韩信不死,是否会使刘邦免去“白登山被困”之耻,早早就把匈奴驱逐出中原,使汉初免遭匈奴之祸乱?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君心疑重,权欲熏心,不可能容忍一点可能威胁其皇权。只是真的很为韩信可惜。早年艰辛,功成名就,却鸟尽弓藏,命丧贵人和女子之手。

5. 西汉丞相陈平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由于欺兄盗嫂的传言,以及经常提出诸如行贿之类的计谋,文学作品中的陈平或多或少被人往“小人”的方向描绘。但历史上的陈平获得的评价其实是极高的,看看这些关键字:“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定宗庙,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

与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不同,陈平像是个“应急型”的人才:建章立制、运筹帷幄、决胜疆场也许他并不擅长,但若是遇上那些让人深感头疼的问题,小如保命、大到安邦,对于陈平而言却是举重若轻、迎刃而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陈平也许就是这样的智者。

陈平的人生轨迹极具传奇色彩:这个出身贫寒、身材魁梧的帅哥,没有像同阶层的大部分一样投身农、战,反而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实现了阶层的跨越。

他自小家境贫寒,由于父母早亡,由哥嫂抚养长大。虽然长得高大魁梧、仪表堂堂,一幅种地的好身板,陈平却不跟着哥哥打理家里的那30亩地,而是天天想着外出求学。放在现今这也许是可贵的志向,但在“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的秦朝,陈平这纯粹属于“不务正业”。因此,当时的邻居们少不了对他大加嘲讽,场面可以参考韩信的遭遇。

但与韩信不同,陈平有个任劳任怨的哥哥,为了维护弟弟,这位兄长甚至休了风言风语的第一任妻子。就这样,陈平的求学之路才得以实现。学成回家后,他并没能改善家境;甚至由于家境贫寒,没有人家愿意把闺女嫁给到了适婚年龄的他。后来,陈平就看上了一个曾经克死五任丈夫的女子,而这位女子的爷爷一眼认定陈平未来可期,拍板促成了这桩婚事。

经过这次外人都不看好的结合,陈平并没有迎来霉运,反而得益于妻子家的雄厚经济实力,逐渐改变了处境,不仅生活条件逐渐宽裕,人脉关系也逐渐拓宽(这跟刘邦有些许相像)。

不久后秦末大乱到来,这一寻常老百姓的炼狱,却恰恰是陈平这种“非主流人士”的天堂。但这无异于是个“把脑袋瓜子别在裤腰带上”的冒险,最终活下来的成功者寥寥可数。出身贫寒、没有靠山的陈平,依靠自己的务实、机变,以及对形势和人物的准确判断,牢牢把命运把控在自己手中。

在魏咎被陈胜立为魏王后, 陈平辞别兄长,跟着一群年轻气盛的同乡前来寻找机会,并被任命为太仆,这是个长官马政的岗位,在战争年代也算是个要职。但一来魏王听不进自己的意见,二来有人在背后搬弄自己的是非,陈平眼见形势不妙、果断开溜,不久后投奔了最具王者气质的项羽。

跟随项羽灭秦后,陈平被赐以卿爵。楚汉之争爆发后,陈平曾被封信武君、率领魏咎旧部击败殷王司马卬,并因此战功再次获得项羽嘉奖。但不久后殷地被刘邦攻下,暴怒的项羽要追究相关部下的责任,陈平再次提前“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原封不动地留下当初项羽送给自己的官印和奖赏,带着宝剑只身出逃。

有这两段不成功的仕途经历来看,陈平仿佛没什么职场忠诚度,但分析具体原因我们会发现,他这实属乱世之中的无奈之举。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陈平虽然追求扬名立万、建功立业,但还没有到由于愚忠而不顾性命的地步。相对于富贵险中求,安身立命为先才是他的作风。但他两次抛弃旧主时都来去两清,倒也光明磊落、作风敞亮。

随后陈平在渡河时发生了一起趣事:船夫看他仪表堂堂、穿着不凡,怀疑其身上藏有钱财,于是动了杀心;陈平察觉气氛不对,果断解开衣服、挽起袖子帮船夫撑船,以此证明自己身上并没藏着什么好东西,船夫果然因此作罢。

陈平对人心的洞察、危险时刻的“急智”,由此可见一斑。随后他通过魏无知的引荐见到了刘邦。对手阵营的都尉前来投奔,刘邦乐见其成,当天就让陈平在汉营同样担任都尉职务,并且做自己的参乘,主管护军、监督诸将。

初投汉营就获得重任,我们不要被刘邦的知人善任所迷惑,运用项羽的降将来牵制手下的沛县元老、以巩固自身地位,这一招刘邦屡试爽不爽(参照韩信)。

因此,作为外来户,陈平面对来自新同僚的压力可想而知。由于不满这位“空降兵”,周勃、灌婴等老将纷纷找刘邦挑刺,他们给陈平扣上了“私通嫂子、反复无常、收受贿赂”等似是而非的帽子。

面对刘邦的责备,陈平不急不躁、徐徐道来:

第一,自己之所以连续离开魏王、项羽,并非只是自己的责任,而是因为对方任人唯亲,自己难展所长;

第二,自己空身而来,想要办事、处理关系就得花钱。

最后他对刘邦摊牌:我的情况就是这个情况,收的钱还没用过、原封不动放在这;你觉得我这人能用那就用,如果想学魏、项两人只信任自己的亲朋,那我就走人。

(至于私通嫂子这种违背人伦的八卦信息,则毫无根据;在我们的文化中,私生活的瑕疵是抹黑一个人的最粗暴方式,陈平对此毫不理会。)

从陈平这番话来看,如果非要说他是小人,那也是个坦荡、真实的小人。水至清则无鱼,况且那时正处乱世,成大事更得不拘小节。周勃、灌婴等人难道就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吗?刘邦何其智慧,自此之后,他彻底把陈平当成了心腹。

接下来,楚汉相争如火如荼,陈平发挥自己的计谋和手段,成了刘邦身边不可或缺的骨干。

他不吝重金,收买、离间项羽阵营,钟离昧、范增因此被逐出了楚军的决策圈子,楚军实力大大削弱;

他协助刘邦应对韩信。垓下之战前,他踩脚阻止情绪失控的刘邦,以真齐王爵位稳住韩信;天下平定后,他又献上出游云梦之际,兵不血刃把韩信绑到长安;

白登之围,面对匈奴人的40万骑兵围困,陈平略施巧计,帮助刘邦突出重围......

在为刘邦服务期间,陈平以善于提出“奇计”而闻名,《史记》称他“凡六出奇计”,其中不乏一些“不足为外人道也”的隐秘之事,史书中无法记载。

陈平为刘邦效力的经历可谓如鱼得水,为我们展示了何谓“千里马遇伯乐”。但封建政坛有个规律:一朝天子一朝臣。面对权力更迭,先帝老臣往往凶险万分,何况汉初还是个利益冲突空前激烈的特殊时期。但陈平处理得仍旧游刃有余。

斩樊哙事件,是陈平遇到的最大挑战。

在接到刘邦从病床上发出的“以勃代哙,陈平至军中即斩哙头”的诏令后,陈平的处境极为棘手:

樊哙既是沛县元勋,又是吕后的妹夫、刘邦的连襟;如果听令杀了他,无疑会惹怒吕氏外戚;如果不听命,则会面临违旨的罪名。

他随即与周勃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刘邦号称要杀樊哙,八成只是一时动怒,事后搞不好会后悔;如果真的完全执行这一命令,到时背锅的一定是自己二人。因此不如把樊哙绑到长安,由刘邦自己决定是不是真的下手。

于是,俩人打了个擦边球,把樊哙关进囚车押回长安。半路上,陈平就得到了刘邦驾崩的消息,他断定此时吕后掌权,自己奉诏出行斩樊哙这事一定会招来祸患,于是立即只身快马加鞭先行赶赴长安。

随后陈平在途中遇到了朝廷使者,命令自己和灌婴一起驻守荥阳。他据此断定吕后对自己很不信任,而此时一旦远离权力中央,将完全失去辩解的机会,只能面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命运。

于是他接下诏书,却执意前去皇宫奔丧;他刘邦灵前,他一边哭丧,一边向吕后解释自己对樊哙事件的处理方式;吕后自然一听即懂,她随后让陈平回家休息;但此时樊哙毕竟还没见人,加入自己离开,保不准吕媭(樊哙之妻)会来说自己坏话,于是陈平坚持为刘邦守灵。

这番操作下来,吕后果然打消了对陈平的疑虑,任命他为郎中令,负责教育新一任君主汉惠帝。没多久,随着樊哙的囚车到达长安,吕氏全族对陈平的怀疑烟消云散,甚至还感激他的自作主张。

于是乎,陈平这位先帝亲信,彻底躲过了一场政治危机,甚至赢得了新一任统治者的信任。在曹参死后,吕后遵照刘邦遗言,把陈平任命为左丞相。

而随着汉惠帝的英年早逝,汉王朝面临着再一次的权力风波。

下一年秋,汉惠帝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吕后“哭,泣不下”,儿子死了、母亲干哭,这一幕让在场的老臣们都很尴尬。经过张良儿子张辟疆的提醒,陈平明白了吕后的顾虑:“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

也就是说,相对于功勋赫赫的功臣集团,外戚诸吕的利益则来自皇权的庇护;而如今这一直接血脉联系——汉惠帝没了,让吕后如何安心?

于是陈平听取张辟疆的计谋,请求让吕台、吕产、吕禄执掌禁军,诸吕全部入宫掌事。通过这种权力划分,外戚与功臣集团重新划定了利益、达成了暂时的和谐,也避免了新一波的权力动荡。放下心来的吕后这才“其哭乃哀”。

而临朝称制的吕后为了进一步巩固权位,计划以封王的形式,把家族提升到与刘氏同等的地位。

右丞相王陵对此断然拒绝,他的理由是“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白马之盟;而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的意见则不一样:“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

用大白话的方式理解是这个意思:当初刘邦当家做主,他想让谁做王就让谁做王;如今天后称制,你也可以爱咋咋地。

陈平的这番表态看起来很滑头、甚至是没有节操,但在政治领域,下决定不能直来直去,而是要判定形势、迂回妥协,在既有条件下争取最大的主动。面对“与高祖共定天下”、把军权掌握在手中、权势威望如日中天的吕后,陈、周二人避其锋芒,拒提白马之盟,只是强调太后临朝称制的合法性,把球又踢回给了吕后自己。

后来面对王陵的指责,陈平、周勃如此解释:“与吕后争论,我们比不过你,但今后保全社稷、安定刘氏江山,你比不上我们。”王陵无言以对。

事实确实如此,面对已成定局的力量对比,与其逞一时之忿、引发胜面不大的对抗,不如虚与委蛇、保存实力,以便今后寻求时机。随后王陵被架空,陈平担任了右丞相。而当吕后去世后,陈平立即与周勃合谋,起兵诛杀了诸吕、迎立孝文帝,曾经风云飘摇的刘氏皇室终于步入了正轨,并且从此迈向了强盛之路。

所以司马迁才说“吕氏之事,平为本谋,终安宗庙,定社稷”。刘邦在世时,陈平帮他打下了江山;刘邦去世后,陈平又帮他的家族夺回了权力,有臣如此,夫复何求?

纵观陈平的一生,他可谓一个传奇。他出身低微,又不属于沛县元老群体,而且还来自曾经的敌对阵营。但他凭借在处理复杂问题方面的高超智慧与能力,“六出奇计”,帮助刘邦打天下、除诸侯,成功融入了西汉功臣圈子,并成了唯一食邑全县的开国元勋。

在权力更迭之际,陈平富计谋、识时务、善机变,以一股巧劲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游走,总能敏锐察觉问题、得心应手的应对猜忌;甚至能为了“安刘”与老辣的吕后虚与委蛇,成功迷惑了对方,静静地等待着最合适的机会。“应变合权,克定宗社,善始善终”,司马迁的评价非常精准贴切。

6. 选购什么牌子比较好?

说到家用监控摄像头自然不得不提萤石了,做为海康威视的子品牌,萤石一直专注于民用安防市场的发展,推出了许多火爆单品。像爆款卡片机C2C,Top畅销机C6C,高端鱼眼机C6P,AI室外机C5SI。下面来说说萤石摄像头的优势。

1.镜头:萤石网络摄像机的镜头供应商之一同样也是苹果的供应商,萤石提供多款不同焦距的摄像机,同时支持数字变焦,消费者可自由选择。

2.图像传感器:萤石摄像头相比其它厂商,采用了更为先进的COMS,保证了输出图像的清晰锐利。

3视频压缩格式:萤石推出了好几款搭载H.265视频压缩格式的摄像头,相比使用H.264的摄像头,压缩能力更强,视频损耗更少,视频更清晰和流畅。

4双码流:码流即将图像压缩后形成的数据。双码流即一路码流用于存储,另一路码流用于传输。采用双码流可以有效的防止网络阻塞。多数萤石摄像机都已支持双码流。

5:萤石网络摄像机支持三种存储方式,分别是SD卡存储、NVR存储和云存储,多种存储方式保证录像有效安全的存储。

7. 陈平曾经是刘邦的得意谋臣?

陈平绝对是“眼珠一转十个计”一类的顶尖谋士,而且他是个审时度势,善于自保的聪明人。所以,他能做到先侍奉魏王咎,后追随项羽,再投靠刘邦,多次更换门庭,却安然无恙。刘邦去世后,他清醒地意识到,大汉即将是吕氏天下,所以提前就准备好了一份见面礼,把自己防护得严严实实。吕后一死,他又立刻摇身变成灭诸吕,拥立汉文帝的第一功臣,绝对是个在腥风血雨中,岿然不动的大神级人物。

陈平的身世

陈平自幼好读书,不务农。不过他读的不是儒家书籍,他喜好黄老之学,深得老子的“以无为求有为”的精髓。《道德经》被称为中国兵家的思想基础,陈平深谙其中的法力诈术之道,陈平一生献策无算,核心思想就是一个“诡诈”,这跟他精于老学有关。

陈平家里非常穷,连一扇像样的门都没有,到了婚娶的年龄,没人愿意嫁给他。有个叫张负的老人家慧眼识珠,他仔细观察打量陈平,觉得一个气宇轩昂的人,不可能一辈子贫穷。又悄悄到陈平家里考察,见他家虽然拿块破席子当门板,但门口车辙印却不少。

于是张负不顾家里人反对,将自己嫁了五次,都守寡回家的孙女,嫁给了陈平。陈平家出不起彩礼,张负帮他凑钱,婚礼操办酒席等开销,全部由张家拿,“倒贴”把孙女送到陈家。

事实证明,张老汉的眼光真是“蝎子粑粑毒一份”!

陈平的为人

秦末大乱,陈平觉得施展才华的机会到了,他首先投靠了魏王咎。虽然跟魏咎的个人关系不错,但陈平看出魏咎不是做大事的人,找了个机会开小差,跑到项羽门下。

项羽也不是个识才的明主,陈平没有得到重用。就在他闷闷不得志的时候,鸿门宴上,他认识了刘邦,觉得刘邦是个做大事的人,心思就活动了。

后来刘邦被项羽扣留在咸阳,张良求助于陈平,陈平“吃里扒外”,给项羽献计,调离范增,并成功说服项羽,放刘邦去封地就藩。不久,他再次开小差,逃离项羽投奔了刘邦。

因为陈平的这段经历,世人很看不起他,甚至给他编造了“昧金盗嫂”的丑闻。从这些经历可以看出,陈平的智慧非凡人所比,同时他没有儒生附加自己身上的道德枷锁,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极善于自保自全。

投靠吕雉

高祖十二年,燕王卢绾反叛,刘邦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亲征,他派樊哙为将,代他出征。樊哙走后不久,有人给刘邦打小报告,说樊哙勾结吕后,可能在您百年之后要搞小动作。刘邦大怒,立刻让陈平携带圣旨,赶往前线,阵前斩杀樊哙,以周勃代之。

一路上,陈平打起了小九九。眼看刘邦身体状况挺不了多久,刘邦一死,吕后必然专权。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到那时候,吕后以他斩杀樊哙为由,能饶过他吗?

于是,陈平耍了个小滑头,宣读完圣旨,没有处死樊哙,而是把他押入囚车,带回长安,准备交给刘邦,由他自己处理。到时候,杀不杀,全是皇帝的事,他是快刀切豆腐,两面光,刘邦吕后谁都不得罪!

没想到走到半路,传来消息,刘邦“崩”了。陈平脑子快,眼珠一转,计上心头。他让队伍缓慢行走,自己一路快马加鞭,率先入长安,哭拜于刘邦灵前。

不要以为陈平此举,是出于对刘邦的哀悼,学问全在哭词里:您让我斩杀樊哙,我觉得我哪有权力斩杀大将呐,所以,我把樊哙给您带回来了!

他这边哭,那边吕后正等他哭完,准备下手报复他呢。一竖耳朵,噢?樊哙没死啊!做得好,很识相,看起来是自己人呐!

于是,吕后很受感动,好言安慰陈平,并给了他一个新官职——郎中令,辅佐新皇。

看看陈平这一路,一计接一计,滴水不漏。先是做好两面不得罪的计划;到了军中,为了防止意外,骗得樊哙毫无防备被逮捕;路上听到刘邦驾崩,违抗让他滞留荥阳的命令,强行入长安;到了高祖灵前,立刻巧妙地向吕后献上表忠的大礼包。

这种左右逢源的谋身本领,历史上无出其右,连张良都得以修道避世躲祸,人家陈平就有本事,始终让自己在漩涡中屹立不倒!

功过是非

陈平为啥投靠吕后?其实,吕后专权的迹象早就显现无疑,否则刘邦也不会对樊哙下黑手。其实吕后专权是刘邦生前布下的局,目的就是为了让吕后制衡功臣派。

刘邦深知刘盈过于仁柔,根本镇不住骄兵悍将,尽管异姓王被他基本砍光了,但朝中的功臣派都是土匪出身,刘盈镇住他们难度太大。在换太子不成后,他只能扶植吕后,期望通过吕后辅政,来制衡功臣派。

不想,吕后比功臣派更凶悍,让刘邦不由产生新的担忧。除掉樊哙,等于拔了吕雉这只母老虎的牙,让她攻击人力不足,防守绰绰有余。

陈平是何等聪明,他早就看穿刘邦的这步棋,而且他还前瞻性地意识到,没了牙的吕雉,照样可以吃人!

善于自保的陈平,他此时唯一的选择就是投靠吕雉,而不是做刘邦希望的,天平的另一端。陈平不但没有做制衡吕后的砝码,相反,他积极投靠吕后,帮助吕后实现大封诸吕的愿望,因而深得吕后信任,这恐怕是刘邦生前没想到的事。

陈平是不是韬光养晦,为将来荡平诸吕做准备呢?虽然后来的情况确实如此,但我个人认为,在陈平决定投靠吕后的时候,他应该没有这个计划,估计他也不敢保证自己能活过吕后。他的行为,无非为了自保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2)
chrysler 300c(克莱斯勒30
上一篇 2023年11月08日
学徒(室内门安装学徒要学多久)
下一篇 2023年11月08日

相关推荐

  • 十万以下的车(汽车哪个品牌的安全性能好)

    对于一台汽车来说,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安全作为基础,什么燃油经济性、保值率、动力、空间等都是浮云。现在大家购车也越来越重视安全了,那么十万左右,哪个品牌的车子安全性能会好一些呢?...

    2023年11月01日
  • 三菱colt(三菱面包车的历史车型)

    十多年前的刹车门到最近的油耗门,从曾经国内最畅销品牌到如今无人问津,三菱汽车在国内的经历堪称大起大落。从去年三菱正式确认一代名驹EVO停产,到如今三菱被日产并购,我们眼看着一个熟知的品牌走向落寞。对于我,这种复杂的心情难以言表,在科比退役的那...

    2023年11月14日
  • d证(驾照abcd代表什么车型)

    A2证可以开重型、中型全挂、半挂汽车列车和B1、B2、C1、C2、C3、C4、M城市公交车A3证可以开核载10人以上的城市公共汽车和C1、C2、C3、C4中型客车...

    2023年11月14日
  • 10航空液压油(中石油加油清单多种商品指什么)

    石油产品一般是指经过炼油厂加工所获得的各种产品。石油产品根据用途可分为如下几类:1)燃料类:汽油、喷气燃料、煤油、柴油、重油等;2)溶剂油类:石油醚、抽提溶剂油、橡胶溶剂油、溶剂煤油等;3)润滑油类:喷气机润滑油、汽油机油、柴油机油、汽轮机油...

    2023年11月15日
  • 手机信号定位(华为手机关机了还能定位到准确位置吗)

    3、已登录华为帐号并开启“查找我的手机”功能。若手机处于无网络、飞行模式、关机等状态,则无法使用该功能。...

    2023年11月24日
  • 特斯拉蒸发2082亿(2021十大销量suv排行)

    哈弗h6是近年来的suv销量冠军,不仅如此该车型的口碑也是非常出色的。便宜的价格,丰富的配置功能,宽敞的车内空间,过硬的质量做工,是哈弗h6成为榜首的关键所在。...

    2023年11月27日
  • bmwi(宝马i和li的区别)

    宝马li是加长轴距车型,而宝马I是标准轴距车型。轴距的长短与汽车的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有很大的关系。大多数情况下,车级越高,轴距越长。轴距越大,车厢长度越长,乘客的座椅空越宽敞,抗俯仰和抗偏航性能越好。长轴距提高了直道的巡航稳定性,同时转向灵活...

    2023年12月01日
  • 风行景逸(东风风行景逸是哪里生产的)

    东风风行景逸是由中国东风汽车集团生产的。东风汽车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之一,总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景逸是东风风行品牌的一款紧凑型轿车,它在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生产基地进行生产。东风汽车集团拥有先进的生产设施和技术,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汽车产...

    2023年12月01日
  • 沃尔沃怎么样(斯巴鲁和沃尔沃哪个品牌档次高)

    2018年沃尔沃全球共售出64.2万辆,斯巴鲁全球产量为101.9万辆,这个数字无论是豪华品牌还是普通品牌都算不上耀眼,而国内的销量占比更是注定了它们小众的定位。沃尔沃出身北欧,凭借自身出众的驾驶感、安全性以及简约的设计,极其符合欧洲市场的车...

    2023年12月02日
  • 安全评价资质(谁能乐观评价这个资格证含金量和报考条件吗)

    一、证书使用费用,曾经真的是高。消防工程师是传说中躺着也能赚翻的证书,确实有三年30W+以上的证书使用行情。但是,这仅仅是最早开考的2015、2016年时的情况。我认识15年一次通过消防考试的大神,证书到手后立马与第三方消防机构签约,拿着3年...

    2023年12月05日
返回顶部